2006/06/17 | 保持新意,让生活更新鲜有趣——由烹调引起的思考
类别(瞌瞌拌拌) | 评论(1) | 阅读(55) | 发表于 00:07

晚上与同事小聚,回来时已经是秋风送爽的感觉。这个夏天,北京变得已经不是印象中的北京。热不了几天,老天爷就犯起同情心,吹吹风下下雨送来清凉。有时甚至会怀疑,是不是最近漂流到了大海边,附近是不是能够听见海涛声?没有完全感受过海洋性气候,但这种时候与我去年国庆节在北戴河的季节太相似。这几天还算是热了起来,我的裙子大概早已是耐不住寂寞了,终于被我翻出来重见天日。

 

转入正题。这段时间以来,一直带着成就感工作、生活,被这个夸那个捧的,整个心情都快翘上天了。不过,正如同事们在MSN上所追捧的那句“优秀是一种习惯”一样,辛苦所得的收获基本上都在意料之中,已逐渐变成一种习惯。用我自己的话来说,不认真做不行,不做好不行,不能做也不行。一旦遭遇失败,反而觉得是有些不正常,心中忐忑不安。对自己的这种要求,有时近乎苛刻,而我自己却无从改变。最苛刻的便是,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时,都要保持头脑更新,不断拓展思路,力求有更新鲜的作品。这些作品,或者是一个词,一句话,一个标题;也或者是一道菜,一份粥,一锅汤……

 

自从看了《大长今》之后,我更是信奉长今所遵从的那句话:炒菜时,要想像吃菜的人的笑容。那一瞬间,我似乎也有所领悟。人的一辈子,其实都是在做服务工作。出生后,就开始享受父母给自己的“服务”;上学后,享受老师授课带来的“服务”……等等。照此类推,不管是做什么事情,其实都有事情交付的一方,或者是别人,或者是自己。这种大道理其实谁都知道,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推崇“服务至上”的时代。不过我觉得,如果将这个道理放在生活中,恐怕往往会被忽视。

 

前几天,我对家中的烹调技术提出了异议:不喜欢每道菜看上去都是“江河湖海”,吃起菜来总是“洪湖水浪打浪”。凭借的哲理便是,汤水太多料偏少,就会汁淡味不浓。老公甚为不解,但还算耐心,愁眉苦脸地看着我婆婆妈妈地在那里数落这一套烹调理论。尤其是在我引用大长今的这句话时,他更为不解了,认为没必要。没做好饭菜心里还有亏欠感?哼,能做给你们吃就算不错啦!

 

哈哈,我继续持反对意见。我觉得这就是家庭中的“服务”,要做就得做好!今天我为你做饭,我会希望你吃得很开心;明天你为我做饭,我也希望你会这样去想。享用服务者喜欢吃什么?怎么做才会更好吃?吃了后他会开心么?其实这都很重要。永远保持新意,生活才会变得新鲜有趣。烹调当然也需要如此。

 

记得以前每天早上都是白粥 + 煮鸡蛋,后来吃得我都快吐了。可以说没有任何的新意。对于早餐,别想有什么指望,过了今天,就知道明天是什么,后天是什么……现在我大胆改革创新,今天是青菜粥,明天是米线,后天是面条,再接着是南瓜粥等等,总之是尽自己能力变换着花样,大改早餐单调的老形象。等大家吃毕早餐,我总会关注“服务”的效果如何:怎样,好吃么?看着一个个满意的笑容,心里头就更有动力了。当然,目前本人的力量只集中于改善早餐,其余的由于时间精力不足,未来一段时间内还难以企及。

 

难怪现在都要讲创新了,仅就烹调一点我就深有体会,工作中的实施就更是容易理解了。看不惯千篇一律的文章开头,改!一个好词语用一遍觉得好精彩,用多了就是滥用了,改!图形设计更是需要推陈出新,做了一个不满意,再做一个!创意完全可以存在于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,改变生活,那就好好让新意迭出吧。

0

评论Comments